[1] |
代炳珂, 路川藤, 韩玉芳, 李瑞杰, 罗小峰.
1958年以来长江口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2): 27-37.
doi: 10.12170/20210105003
|
[2] |
钱明霞, 路川藤, 孙高霞, 丁伟, 朱方剑.
地形变异条件下长江口南港河段水动力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1): 51-58.
doi: 10.12170/20181223001
|
[3] |
朱远, 罗小峰.
长江口南港河槽容积变化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4): 28-36.
|
[4] |
李文正.
长江口南港瑞丰沙整治工程对周边河势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4): 87-92.
|
[5] |
贾晓, 胡志锋, 吴华林, 周发林, 唐晓峰.
长江口河段柔性护滩结构周边河床冲刷形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52-57.
|
[6] |
王高旭,李褆来,陈敏建.
长江口生态流量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3): -.
|
[7] |
李伯昌.
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演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3): 9-17.
|
[8] |
乐嘉钻,陈志昌,阮伟.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选择及其治理原则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1-8.
|
[9] |
陈志昌,乐嘉钻.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1-7.
|
[10] |
罗小峰,陈志昌.
长江口水流盐度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2): 29-33.
|
[11] |
陈鸣,李士鸿,孔庆芬.
卫星遥感长江口水域水深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61-64.
|
[12] |
马进荣,陈志昌.
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2, (1): 35-39.
|
[13] |
严以新,高进,诸裕良,茅丽华,郑金海.
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3): 8-12.
|
[14] |
窦希萍,李禔来,窦国仁.
长江口全沙数学模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2): 136-145.
|
[15] |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
[16] |
顾佩玉,易家豪,严履.
长江口污水排放试验和计算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1): -.
|
[17] |
赵士清.
长江口三维潮流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1): -.
|
[18] |
韩乃斌.
长江口南支河段氯度变化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1): -.
|
[19] |
黄胜,陈志昌,马林卿.
长江口航道整治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
[20] |
杨志龙.
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科研技术组第二次会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