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第4期
1991, (4).
摘要:
在获得了重力式弧立墩柱短期稳定性统计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其在一定使用期限内的抗滑、抗倾可靠性问题。由于描述短峰波作用下墩柱稳定性的状态函数是非线性的,故很难从理论上导出其统计特性的解析形式。本文用数值随机模拟的方法,对状态函数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该模拟方法可对重力式墩柱的短期可靠性直接做出估计,也可由此进行使用寿命期内的可靠性分析。此外,对圆形墩柱给出了模拟分析的实例。
在获得了重力式弧立墩柱短期稳定性统计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其在一定使用期限内的抗滑、抗倾可靠性问题。由于描述短峰波作用下墩柱稳定性的状态函数是非线性的,故很难从理论上导出其统计特性的解析形式。本文用数值随机模拟的方法,对状态函数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该模拟方法可对重力式墩柱的短期可靠性直接做出估计,也可由此进行使用寿命期内的可靠性分析。此外,对圆形墩柱给出了模拟分析的实例。
1991, (4).
摘要: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机观察了空泡在固液两相液体中,靠近刚性边壁附近的溃灭过程。研究了颗粒浓度及粒径对空泡溃灭的影响,以及观察和分析了空泡溃灭过程中的颗粒运动。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机观察了空泡在固液两相液体中,靠近刚性边壁附近的溃灭过程。研究了颗粒浓度及粒径对空泡溃灭的影响,以及观察和分析了空泡溃灭过程中的颗粒运动。
1991, (4).
摘要:
本文分析了现有高溢流坝堰顶形状的不足之处,建议堰顶上游用椭圆曲线与上游堰面相切,堰顶下游用同一的指数曲线。运用二维数值模型优化研究了椭圆曲线的长、短半轴,提出一种新的溢流堰顶形状,称为南研型堰顶。最后,在水槽中对S=1/3、2/3及1的堰顶进行了验证试验,计算和试验的流量系数、堰顶压强水头基本一致,从而证明南研型堰顶形状可作为上游面倾斜的高溢流坝堰顶设计的依据。
本文分析了现有高溢流坝堰顶形状的不足之处,建议堰顶上游用椭圆曲线与上游堰面相切,堰顶下游用同一的指数曲线。运用二维数值模型优化研究了椭圆曲线的长、短半轴,提出一种新的溢流堰顶形状,称为南研型堰顶。最后,在水槽中对S=1/3、2/3及1的堰顶进行了验证试验,计算和试验的流量系数、堰顶压强水头基本一致,从而证明南研型堰顶形状可作为上游面倾斜的高溢流坝堰顶设计的依据。
1991, (4).
摘要:
本文用Duncan非线性模型和笔者建议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简称南水模型),分析了黄河小浪底水库大坝设计断面住施工和蓄水过程中的有效应力和变形状态。按Duncan模型计算的竣工期变位,显著大于按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但所计算的孔隙压力却较低。此外,Duncan模型计算的施工期斜墙的水平位移很大,这是上游坝体在雨水浸透情况下稳定性不够的反映。两种模型的最大差别反映在蓄水期计算结果上。按Duncan模型,蓄水将使坝顶显著地向下游水平位移,且有相当大的上抬;按弹塑性模型,坝顶向上游移动,其垂直变位为下沉。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均表明,防渗墙顶部及附近土体中无水力劈裂的迹象,但水库运行初期淤积体内有相当高的超静孔隙压力,50年后则大部分消散。计算的施工期防渗墙垂直应力不大,但水库蓄水后有显著增加。
本文用Duncan非线性模型和笔者建议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简称南水模型),分析了黄河小浪底水库大坝设计断面住施工和蓄水过程中的有效应力和变形状态。按Duncan模型计算的竣工期变位,显著大于按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但所计算的孔隙压力却较低。此外,Duncan模型计算的施工期斜墙的水平位移很大,这是上游坝体在雨水浸透情况下稳定性不够的反映。两种模型的最大差别反映在蓄水期计算结果上。按Duncan模型,蓄水将使坝顶显著地向下游水平位移,且有相当大的上抬;按弹塑性模型,坝顶向上游移动,其垂直变位为下沉。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均表明,防渗墙顶部及附近土体中无水力劈裂的迹象,但水库运行初期淤积体内有相当高的超静孔隙压力,50年后则大部分消散。计算的施工期防渗墙垂直应力不大,但水库蓄水后有显著增加。
1991, (4).
摘要:
非饱和土广义固结问题所具有的内含远比饱和土固结问题丰富、复杂。本文用守恒型差分格式离散和求解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团结非线性方程组。通过3个算例分析,论证了所建立的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数学模型,不但能正确揭示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过程,又可求解饱和土固结、非饱和土渗流等特殊问题。
非饱和土广义固结问题所具有的内含远比饱和土固结问题丰富、复杂。本文用守恒型差分格式离散和求解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团结非线性方程组。通过3个算例分析,论证了所建立的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数学模型,不但能正确揭示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过程,又可求解饱和土固结、非饱和土渗流等特殊问题。
1991, (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提高靠船墩设施靠泊能力的可行性论证试验与分析。现场测试了现有靠泊方式下油轮的靠泊速度、靠船角度、护弦变形及靠船墩的位移等,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布概率统计分析,给出了捉高靠泊能力后靠船墩结构的内力、强度与稳定的验算结果,提出了靠船设施提高靠泊能力的可行性论证意见和建议。
本文介绍了提高靠船墩设施靠泊能力的可行性论证试验与分析。现场测试了现有靠泊方式下油轮的靠泊速度、靠船角度、护弦变形及靠船墩的位移等,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布概率统计分析,给出了捉高靠泊能力后靠船墩结构的内力、强度与稳定的验算结果,提出了靠船设施提高靠泊能力的可行性论证意见和建议。
1991, (4).
摘要:
根据相似原理导得了盐水入侵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相似条件。在盐水入侵模型试验中,恰当地选择模型的上、下边界,复演了强混合型潮汐河口含氯度的纵向分布,为水厂确定取水口的位置提供了依据。
根据相似原理导得了盐水入侵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相似条件。在盐水入侵模型试验中,恰当地选择模型的上、下边界,复演了强混合型潮汐河口含氯度的纵向分布,为水厂确定取水口的位置提供了依据。
1991, (4).
摘要:
本文在水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生桥堆石坝过水水力学特性、坝面过水轮廓、坝体渗流、过水保护和破坏过程。可作为一般堆石坝过水设计的参考。
本文在水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生桥堆石坝过水水力学特性、坝面过水轮廓、坝体渗流、过水保护和破坏过程。可作为一般堆石坝过水设计的参考。
1991, (4).
摘要:
本文描述了复合土工薄膜的选择原理,针对李宋箐土坝的具体情况作了合理选择,并进行了室内技术论证。1987~1988年间,在上游坝面铺设复合土工薄膜17800m~2,从防渗应用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描述了复合土工薄膜的选择原理,针对李宋箐土坝的具体情况作了合理选择,并进行了室内技术论证。1987~1988年间,在上游坝面铺设复合土工薄膜17800m~2,从防渗应用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991, (4).
摘要:
在研究了不稳定渗流和测压管水位过程线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因受不稳定渗流影响,不能采用常规的渗流分析方法来对待坝体浸润线的观测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考虑到不稳定渗流影响的渗流资料分析新方法,并编制了与新方法相适应的计算程序,采用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和绘制图表。表示测压管水位上升与作用水头之比的Δh/ΔH_(cp)主要取决于库水位下所包围的面积(A-Ao)~(1/2),两者之间为S形曲线关系。此特点揭示了在不稳定渗流条件下,管水位与库水位之间的关系既非直线,也非抛物线,而是刚泊兹曲线。
在研究了不稳定渗流和测压管水位过程线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因受不稳定渗流影响,不能采用常规的渗流分析方法来对待坝体浸润线的观测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考虑到不稳定渗流影响的渗流资料分析新方法,并编制了与新方法相适应的计算程序,采用微机进行分析计算和绘制图表。表示测压管水位上升与作用水头之比的Δh/ΔH_(cp)主要取决于库水位下所包围的面积(A-Ao)~(1/2),两者之间为S形曲线关系。此特点揭示了在不稳定渗流条件下,管水位与库水位之间的关系既非直线,也非抛物线,而是刚泊兹曲线。
1991, (4).
摘要:
第1期(总第47期)k一合S紊流模型的应用··································································……叶坚窦国仁(1)汕头港外栏门沙整治措施的动床模型试验···················································……黄建维(n)混凝土坝坝基渗流的模拟研究与原型观测的对比分析······························,·····……刘嘉J斤(25)一般应力条件下正常固结饱和粘土变…
第1期(总第47期)k一合S紊流模型的应用··································································……叶坚窦国仁(1)汕头港外栏门沙整治措施的动床模型试验···················································……黄建维(n)混凝土坝坝基渗流的模拟研究与原型观测的对比分析······························,·····……刘嘉J斤(25)一般应力条件下正常固结饱和粘土变…
1991, (4).
摘要: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系水利部、交通部、能源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学报。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报导该院的主要科研成果,刊载有关的学术论著,介绍国内外有关的科技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报导内容有:水利水电、水运工程,海洋工程,港口及航道建设工程中的有关科学实验、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著述,现场和室内测试新设备新技术等。读者对象为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系统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系水利部、交通部、能源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学报。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报导该院的主要科研成果,刊载有关的学术论著,介绍国内外有关的科技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报导内容有:水利水电、水运工程,海洋工程,港口及航道建设工程中的有关科学实验、技术应用和理论研究著述,现场和室内测试新设备新技术等。读者对象为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和土木建筑等工程系统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