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桥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与应用
陈灿明, 黄卫兰, 陆采荣, 唐崇钊
2007, (2): 1-9.
摘要:
基于2座桥梁混凝土徐变的试验结果,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变形特征,指出对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减少徐变收缩的水泥、外加剂和骨料的三要素中,骨料的作用最明显.提出了徐变的湿度、尺寸修正方法与计算式,探讨了掺筋混凝土的徐变修正、徐变行为的温度效应及长期徐变等.
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属性识别模型
文畅平
2007, (2): 10-16.
摘要:
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黄土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分析中,提出了属性测度函数,建立了基于客观性权重的属性识别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板桩结构计算的拟简支梁法
李荣庆, 贡金鑫
2007, (2): 17-22.
摘要:
基于竖向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提出了板桩结构计算的拟简支梁法.通过在板桩拉杆锚碇点与板桩底端设置计算模型的人工支座,即将板桩的计算模型简化为简支梁,建立板桩与土的变形协调方程,再根据板桩的边界条件,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求解得板桩的内力及拉杆拉力.应用拟简支梁法对我国板桩码头进行结构计算的结果,与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升船机中间渠道的航行水力特性和尺度试验研究
李焱, 郑宝友, 周华兴
2007, (2): 23-29.
摘要: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Ⅳ、Ⅴ级航道的升船机中间渠道的航行水力特性,并根据船舶航速条件将中间渠道分为A、B、C三类,提出了中间渠道相应的参考尺度及其确定原则.
洞庭湖响水坎险滩的演变及成因分析
胡旭跃, 程永舟, 陈健强, 沈小雄, 余得清
2007, (2): 30-35.
摘要:
应用遥感地质和水动力演变分析法,分析了洞庭湖响水坎滩险的成因.探讨了影响湖区跌坎形成的水文和地质因素、水动力学条件及跌坎上、下游河床演变情况.地层岩性与沉积厚度的突变、地质构造单元分布等,是响水坎形成原始河床跌坎的内在原因,原始跌坎是出现跌水的前提,河湖边界及水流动力作用是跌水存在的外在条件,河湖水文组合决定了响水坎滩段是否碍航.
苏州河河口水闸底板结构设计
陈峰, 卢永金, 吴维军, 盛军
2007, (2): 36-41.
摘要:
通过对苏州河河口水闸底板结构的方案比选,确定底板采用钢壳混凝土薄壁空箱结构型式.运用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和Biot非线性固结有限元模型,对拟定的底板结构布置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分析.同时,对闸底板设计中的技术关键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水闸调试运行期的底板原型观测数据表明,水闸底板结构设计正确、合理.
排水管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新方法
茅泽育, 赵雪峰, 赵璇, 罗昇
2007, (2): 42-47.
摘要:
提出了数值模拟城市排水管网非恒定流新的计算方法,即采用扩散波模型,将待求水位和流量分为运动波分量和扩散波分量两部分,并先后求解.在处理明满流过渡时,没有采用Preissmann明窄缝近似方法.用原型观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连拱坝交叉模态综合法的完备性
路观平
2007, (2): 48-53.
摘要:
对笔者提出的连拱坝动力特性计算的子结构交叉综合法的正确性进行了证明.利用证明子结构子模态向量组成的线性空间是完备的基础上,说明当交叉子结构中所取的截尾模态趋向于完备时,其结果等同于整体计算,并表明近似计算将收敛于正确的结果.
具有多个失效模式的高拱坝失效概率计算
陈在铁, 任青文
2007, (2): 54-57.
摘要: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得出了高拱坝具有失稳溃坝、剪滑垮坝、超量开裂及毁坝等4种主要失效模式.以计算高拱坝剪滑溃坝发生概率为例,说明利用二阶矩法计算高拱坝各主要失效模式发生概率的步骤,进而求解各失效模式的相关程度及具有多个失效模式高拱坝的失效概率.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
马进荣, 罗肇森, 张晓艳
2007, (2): 58-62.
摘要:
分析了感潮河段闸下淤积机理及用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模拟闸下淤积存在的缺陷.提出采用分析模式预测近闸段的泥沙平均淤厚,其余河段由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预测淤积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河口建闸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有漂浮植物河道水流的雷诺应力研究
朱红钧, 赵振兴
2007, (2): 63-70.
摘要:
水生植物的种植改变了原先河道的水流结构,影响了水体的水流特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河道种植风眼莲前后水流时均流速和雷诺应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风眼莲对各向时均流速和雷诺应力的分布影响明显,且不同种植方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黄河黄丰水电站坝基泥岩中厚石膏层的影响
魏玉峰, 聂德新, 荀晓慧, 马福祥
2007, (2): 71-75.
摘要:
黄河上游黄丰水电站坝基泥岩中存有厚达2m的石膏层.在对坝基岩样试验基础上,并结合现场资料,从石膏层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石膏溶蚀的可能性以及石膏层入渗流量计算等,分析了厚石膏层对大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坝基开挖过程中仍能保持现有石膏层良好的封闭条件,该石膏层不会发生溶蚀.
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贾瑞晨, 段仲源, 甄精莲
2007, (2): 76-78.
摘要:
应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分析该软土地基的分层沉降、深层沉降、侧向位移观测结果和加固效果可知,用该方法加固软土地基工期短、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