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静, 陆希, 党发宁.
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复式结构型式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2): 92-100.
doi: 10.12170/20210318001
|
[2] |
文典, 李洪泽, 王晓刚, 黄涌增, 祝龙.
基于鱼类集群及上溯通道分析的鱼道进口位置论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6): 89-96.
doi: 10.12170/20210808001
|
[3] |
宁利中, 张珂, 宁碧波, 胡彪, 田伟利.
底部加热的两板间水平流动进口段流动特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4): 58-6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4.008
|
[4] |
周洁, 董增川, 朱振业.
入海水道二期对洪泽湖地区洪水风险的影响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5): 60-66.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5.009
|
[5] |
丁晶晶, 陆彦, 陆永军.
透水框架在改进丁坝结构型式上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30-38.
|
[6] |
伍文俊,李青云,李国斌,许慧.
长江仪征水道航道条件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75-81.
|
[7] |
张秀芳,彭凯,尹崇清.
深沱孤礁泡漩水形成特性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8] |
毛佩郁,段祥宝,毛昶熙.
丁坝头冲深和堵口抛石大小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2): 46-50.
|
[9] |
须清华.
关于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标准的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3): 233-.
|
[10] |
雷淑忠,罗建群,张慧娟.
钢板厚度及锚固型式对粘钢补强梁的性能影响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8, (3): -.
|
[11] |
韩昌海,王正臬.
明流泄洪洞反弧段体型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2): -.
|
[12] |
周辉,陈慧玲.
挑流泄洪雾化降雨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4, (Z1): -.
|
[13] |
刘清朝,李桂芬.
明流泄水洞通气量的数学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3): -.
|
[14] |
陈金南.
火电厂排水口型式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1): -.
|
[15] |
王忠明.
无腹筋混凝土约束深梁抗剪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3): -.
|
[16] |
唐存本,张思如.
西江龙圩水道航道整治试验分析研究(一)——龙圩水道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
[17] |
邓淑媛.
泄水建筑物进口水面漩涡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的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4): -.
|
[18] |
柴恭纯,林宝玉.
高水头泄水建筑物护面材料抗空蚀、抗冲磨性能的初步研究与实践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1): -.
|
[19] |
胡去劣.
管道进口过渡段的水力学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3): -.
|
[20] |
王俊勇.
明流泄水洞短进水口水力特性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