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红, 顾勇, 马兴华, 金鏐.
连云港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3): 33-4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3.005
|
[2] |
刘红, 黄志扬, 丁健, 林娜.
挖槽回淤物粒度变化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2): 1-8.
|
[3] |
庞亮.
连云港徐圩港区码头及驳岸结构选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2): 60-65.
|
[4] |
申霞, 洪大林, 姬昌辉, 谢瑞, 王钧.
新沭河三洋港挡潮闸下游引河设计及回淤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28-34.
|
[5] |
陈磊,曹光荣.
三峡船闸完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92-97.
|
[6] |
辛文杰,贾雨少,何杰.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回淤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2): 71-78.
|
[7] |
金国强,刘本芹,宣国祥,黄岳.
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船闸输水系统布置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60-64.
|
[8] |
莫思平,辛文杰,应强.
广州港深水出海航道伶仃航段回淤规律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1): 42-46.
|
[9] |
夏云峰,蔡宁生,潘军宁.
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及港池回淤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4): 16-21.
|
[10] |
徐敏,张金善.
虾峙门航道回淤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2): 189-195.
|
[11] |
张一帆,刘家驹.
高栏海域电厂港口潮流泥沙问题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8, (1): 90-100.
|
[12] |
陈勇,刘家驹.
有掩护的电厂取水区的回淤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3] |
罗肇森.
珠江口伶仃洋深水航道开发方案的回淤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2): -.
|
[14] |
刘家驹,张镜潮.
淤泥质海岸航道、港池淤积计算方法及其推广应用——兼论连云港建西大堤后的泥沙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4): -.
|
[15] |
易家豪.
展望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港口航道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3): -.
|
[16] |
张诚厚,施萍.
连云港塑性粘土的固结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
[17] |
许星煌,孙庭兆,黄晋鹏.
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1): -.
|
[18] |
罗肇森,赵士清,马启南,谢继,李勤,黄文龙.
江苏省射阳河黄沙港地区感潮河网工程问题的水力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4): -.
|
[19] |
洪定海,葛仁淦,达丽君.
连云港钢板桩码头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3): -.
|
[20] |
刘家驹.
连云港外航道的回淤计算及预报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