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樊顾飞, 高昂, 王芳芳, 罗洁.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测压管群水深智能获取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5): 123-128.
doi: 10.12170/20210830001
|
[2] |
何玲丽, 田东方.
基于混合格式Richards方程的非均质土体渗流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3): 59-65.
doi: 10.12170/20201209002
|
[3] |
顾杰, 郑宇华.
水力坡度对淹没单丁坝近区水流结构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75-81.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10
|
[4] |
邱灏, 曹斌, 夏建新.
粗颗粒物料管道水力输送不淤临界流速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6): 103-108.
|
[5] |
张志昌, 傅铭焕, 李若冰, 赵 莹.
加糙消力池共轭水深和水跃长度的试验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6): 61-66.
|
[6] |
于守兵,陈志昌,韩玉芳.
非淹没丁坝端坡对附近水流结构的调整作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3): 44-49.
|
[7] |
陈武,董元宏,李双洋,徐湘田.
季节性冻土区引水暗渠的临界埋深数值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3): -.
|
[8] |
胡去劣,熊梦婕.
尾矿流槽临界流速和临界坡度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9] |
陈雪冬,杨武年.
基于GIS技术的水库淹没与损失评估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60-62.
|
[10] |
李岩,朱雅仙,方璟.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氯离子临界浓度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1): 24-28.
|
[11] |
王正中,申永康,李宗利.
组合荷载作用下工字形钢梁的临界荷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2, (4): 33-38.
|
[12] |
钟瑚穗,过达.
GIS和水深遥感技术在海岸工程冲淤分析中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43-48.
|
[13] |
吴济难,孔祥柏.
淹没丁坝动水压力的基本特性及计算方法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2): -.
|
[14] |
刘小兵,梁柱,程良骏.
高浓度固液混合流的湍流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1): -.
|
[15] |
夏云峰,孙梅秀,李昌华.
用水深平均k-ε紊流模型计算淹没丁坝流场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2): -.
|
[16] |
施振兴.
用淹没度控制和计算消能戽的局部冲刷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2): -.
|
[17] |
姜树海.
消力戽流态转换界限水深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4): -.
|
[18] |
施振兴.
消能戽“三滚一浪”临界标准与水力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4): -.
|
[19] |
贺志德.
明渠淹没流的量变规律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1): -.
|
[20] |
吴良骥.
无粘性土管涌临界坡降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