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硕昌, 刘德仁, 王旭, 安政山, 张转军, 金芯.
重塑非饱和黄土浸水入渗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1): 1-9.
doi: 10.12170/20210903001
|
[2] |
辛长虹, 赵引.
考虑非饱和渗流的谷幅变形对高拱坝影响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4): 36-45.
doi: 10.12170/20210114003
|
[3] |
刘星志, 吴悦, 潘诗婷, 刘小文, 谷明晗.
颗粒级配对非饱和红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5): 103-11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5.015
|
[4] |
张信贵, 许胜才, 易念平.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饱和-非饱和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3): 10-19.
|
[5] |
李苏春,蒋刚,雷秋生.
粘性土剪切带与屈服应力的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6] |
董建军,邵龙潭,刘永禄.
基于图像测量的非饱和土p-s平面屈服轨迹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3): 6-11.
|
[7] |
李守德,王保田,张福海,张文慧.
降雨入渗与蒸发过程中非饱和土边坡土体吸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3): 31-36.
|
[8] |
韦立德,徐卫亚,邵建富.
饱和非饱和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12-17.
|
[9] |
沈珠江.
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4): 1-6.
|
[10] |
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
非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与湿陷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2): 68-71.
|
[11] |
范明桥.
粘性填筑土强度指标φ,c的概率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1): -.
|
[12] |
刘洁,毛昶熙.
堤坝饱和与非饱和渗流计算的有限单元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3): -.
|
[13] |
王晋军.
粘性底层特性的实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2): -.
|
[14]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孔隙压力系数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3): -.
|
[15]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4): -.
|
[16] |
窦宜,段勇.
主应力方向偏转条件下粘性土的变形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4): -.
|
[17] |
吴良骥.
非饱和区对地下水埋藏很深井孔入渗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3): -.
|
[18] |
吴良骥,G·L·Bloomaburg.
饱和—非饱和区中渗流问题的数值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2): -.
|
[19] |
魏汝龙.
正常压密粘性土在开挖卸荷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4): -.
|
[20] |
马梅英.
原状粘性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