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硕昌, 刘德仁, 王旭, 安政山, 张转军, 金芯.
重塑非饱和黄土浸水入渗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1): 140-148.
doi: 10.12170/20210903001
|
[2] |
李仁杰, 王旭, 张延杰, 李建东, 李泽源, 任军楠.
增湿重塑非饱和黄土时水-热运移规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3): 99-105.
doi: 10.12170/20190415001
|
[3] |
刘建华, 杨中华, 李达, 李明.
考虑底部过流的透水框架群阻力系数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2): 73-78.
doi: 10.12170/20190216001
|
[4] |
孙豹, 彭刚, 王乾峰, 梁辉.
水压力环境中混凝土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 1-8.
doi: 10.12170/20190322001
|
[5] |
林国财, 谢兴华, 阮怀宁, 朱珍德, 卢斌, 徐晨城, 路晓刚.
降雨入渗边坡非饱和渗流过程及稳定性变化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3): 95-10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3.012
|
[6] |
熊峰, 杨宏伟, 吴益平, 李杰.
干湿循环作用下滑带土孔隙结构与基质吸力响应规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3): 95-10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3.013
|
[7] |
詹云霞, 王建华.
南海饱和软土单剪强度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5): 109-114.
|
[8] |
张信贵, 许胜才, 易念平.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饱和-非饱和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3): 10-19.
|
[9] |
王俊杰, 卢孝志, 邱珍锋, 梁越.
粗粒土渗透系数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6): 16-20.
|
[10] |
程永舟,李建习,资津,何方.
风浪作用下库岸孔隙水压力响应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3): -.
|
[11] |
董建军,邵龙潭,刘永禄.
基于图像测量的非饱和土p-s平面屈服轨迹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3): 6-11.
|
[12] |
鲁绪文,何宁,关秉洪,俞缙.
混凝土芯砂石桩的沉桩挤土效应及超孔隙水压力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4): 41-45.
|
[13] |
李守德,王保田,张福海,张文慧.
降雨入渗与蒸发过程中非饱和土边坡土体吸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3): 31-36.
|
[14] |
韦立德,徐卫亚,邵建富.
饱和非饱和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12-17.
|
[15] |
沈珠江.
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4): 1-6.
|
[16]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4): -.
|
[17] |
郭家禄,施萍.
非饱和粘性土的动力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3): -.
|
[18] |
吴良骥,G·L·Bloomaburg.
饱和—非饱和区中渗流问题的数值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2): -.
|
[19] |
杨永荻.
矩形水槽水流阻力系数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3): -.
|
[20] |
窦宜,李大梁.
SKY型孔隙水压力仪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