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坡, 魏炳乾, 胡红胜, 杨明阳.
CES模型计算复式河槽过流能力及方法对比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3): 60-66.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3.008
|
[2] |
蔡喆伟, 夏云峰, 徐华, 闫杰超.
深水航道整治中新型结构淹没丁坝水流力特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3): 16-23.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3.003
|
[3] |
陈诚, 夏云峰, 黄海龙, 王驰, 金捷, 周良平.
大型河工模型分布式表面流场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1): 17-2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1.003
|
[4] |
顾杰, 郑宇华.
水力坡度对淹没单丁坝近区水流结构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75-81.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10
|
[5] |
付长静, 李国英, 陈亮, 赵天龙.
利用温度场计算渗透流速的数学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88-93.
|
[6] |
肖潇, 樊新建, 吴时强.
基于k-ε紊流模型的后台阶流流动特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3): 25-31.
|
[7] |
于守兵,陈志昌,韩玉芳.
非淹没丁坝端坡对附近水流结构的调整作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3): 44-49.
|
[8] |
左一鸣,夏光平,崔广柏.
基于GIS的平原河网非恒定流计算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32-35.
|
[9] |
应强,韩信,经绯.
丁坝冲刷长度的简捷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1): 72-76.
|
[10] |
吴济难,孔祥柏.
淹没丁坝动水压力的基本特性及计算方法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2): -.
|
[11] |
张兰丁.
用流场分析法计算明渠流量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3): -.
|
[12] |
应强,孔祥柏.
淹没丁坝群壅水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1): -.
|
[13] |
万声淦.
动床k-ε紊流模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4): -.
|
[14] |
孔祥柏,吴济难.
非淹没丁坝动水压力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3): -.
|
[15] |
叶坚,窦国仁.
k—ε—S紊流模型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1): -.
|
[16] |
叶坚,窦国仁.
一种新的紊流模型—k-ε-S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1): -.
|
[17] |
程年生,李昌华.
丁坝绕流的k-ε紊流模型数值解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3): -.
|
[18] |
姜树海.
消力戽流态转换界限水深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4): -.
|
[19] |
陈慧玲.
淹没混合流临界水深的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1): -.
|
[20] |
贺志德.
明渠淹没流的量变规律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