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国内外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Ⅱ:桩-土相互作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1): 57-7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1.009
|
[2] |
周益人, 潘军宁.
堤坝护面开孔砌块抗浪稳定性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3): 126-131.
|
[3] |
武昕竹, 柳淑学, 李金宣.
聚焦波浪与直立圆柱作用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31-39.
|
[4] |
付长静, 李国英, 赵天龙.
海底管道与海床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100-106.
|
[5] |
高江林, 陈云翔.
基于渗流与应力耦合的防渗墙与坝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58-63.
|
[6] |
岳永魁,潘军宁,王登婷.
LNG项目取水结构波压力物理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3): 87-91.
|
[7] |
李颖,贡金鑫.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码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2): -.
|
[8] |
张金善,孔俊,章卫胜,滕玲.
长江河口动力与风暴潮相互作用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4): -.
|
[9] |
杨令强,武甲庆,秦冰.
水闸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底板的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1): 53-56.
|
[10] |
李本霞,俞聿修,张宁川.
斜向随机波对直立堤作用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1-6.
|
[11] |
王年香.
被动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69-76.
|
[12] |
陈永战,魏汝龙.
桩基码头岸坡与桩基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3): -.
|
[13] |
戴冠英.
波浪作用下开孔直立结构的反射与透射性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3): -.
|
[14] |
马光耀,高明.
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水闸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3): -.
|
[15] |
姚国权,戴功虎,王驰.
沿直立堤外侧波高分布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4): -.
|
[16] |
杜金曼,吴承元.
多层透空直立式消波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4): -.
|
[17] |
高明,靳道斌,沈任工,马梅英.
大型钢管桩水平静动载荷现场试验及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1): -.
|
[18] |
傅作新.
结构与水体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
[19] |
王良琛.
重力坝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2): -.
|
[20] |
傅作新.
结构和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