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晓华, 郑艳爽, 尚红霞, 丰青.
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泥沙冲淤调整特点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3): 41-49.
doi: 10.12170/20211214002
|
[2] |
王敏, 程文, 施练东, 黄晶, 闵亮, 郑建刚.
汤浦水库泥沙冲淤分布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107-111.
|
[3] |
潘存鸿, 曾剑, 唐子文, 史英标.
钱塘江河口泥沙特性及河床冲淤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1-7.
|
[4] |
刘怀湘,陆永军,左利钦.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5] |
张绪进,何进朝,母德伟.
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对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1): -.
|
[6] |
王党伟,杨国录,王敏,赵远峰.
含侧向入流一维不平衡输沙方程解法的改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7] |
吴修锋,林军,吴时强,周杰.
曹娥江大闸围堰工程水流泥沙冲淤数值模拟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3): -.
|
[8] |
马进荣,罗肇森,张晓艳.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58-62.
|
[9] |
夏华永,廖世智,肖志建.
基于床面层能量平衡关系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式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4): 1-9.
|
[10] |
高亚军,李国斌,陆永军.
刘家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河床质泥沙粒径分布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1): 14-18.
|
[11] |
窦国仁.
河口海岸全沙模型相似理论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1): 1-12.
|
[12] |
窦希萍,李禔来,窦国仁.
长江口全沙数学模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2): 136-145.
|
[13] |
陆长石,蔡守允,佘明富,王建中,汤晓峰,吴素华,谢瑞.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回水变动区涪陵河段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1): geMap1-.
|
[14] |
沈莹.
金山咀港区各规划方案的港内泥沙淤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5] |
陈勇,刘家驹.
有掩护的电厂取水区的回淤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6] |
陈锦珍,包纲鉴,马光耀.
垂直全平衡升船机承船厢的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4): -.
|
[17] |
刘家驹,张镜潮,徐啸,沈莹,李大山.
厦门港西港区整体模型试验及现场泥沙淤积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1): -.
|
[18] |
赵士清,窦国仁.
在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中一维全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2): -.
|
[19] |
窦国仁,赵士清,黄亦芬.
河道二维全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
[20] |
董凤舞,戴贤凯.
在沙质海滩上电厂排水口泥沙冲淤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