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松颖, 郝嘉凌, 杨氾, 董洪汉, 王强.
孤立波作用下组合型港池共振响应的数值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6): 36-47.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6.005
|
[2] |
章卫胜, 周钧, 王金华, 张金善.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特征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2): 1-9.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2.001
|
[3] |
丁军华, 张金善, 高正荣, 章卫胜, 俞竹青.
淤泥质海岸环抱式港池口门布置方案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1): 17-23.
|
[4] |
王向明, 张新周, 窦希萍, 赵晓冬, 徐雪松, 曲红玲.
入海河口闸下淤积机理及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87-92.
|
[5] |
崔冬,刘新成,俞相成.
潮汐河口大型中低滩促淤工程内部布局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2): 27-33.
|
[6] |
辛文杰,贾雨少,何杰.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回淤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2): 71-78.
|
[7] |
何杰,辛文杰.
潮汐河口汊道治理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1): 61-66.
|
[8] |
马进荣,罗肇森,张晓艳.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58-62.
|
[9] |
王惠民,王艳红.
潮汐水域油污染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1): 1-7.
|
[10] |
刘杰,乐嘉海,杨永荻.
黄浦江河口潮汐物理模型控制与测量技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2): 68-71.
|
[11] |
罗小峰,陈志昌.
粒子测速系统在潮汐河口河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3): 70-73.
|
[12] |
夏云峰,蔡宁生,潘军宁.
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及港池回淤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4): 16-21.
|
[13] |
刘家驹,张镜潮,徐啸,沈莹,李大山.
厦门港西港区整体模型试验及现场泥沙淤积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1): -.
|
[14] |
刘家驹,张镜潮.
淤泥质海岸航道、港池淤积计算方法及其推广应用——兼论连云港建西大堤后的泥沙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4): -.
|
[15] |
施振兴.
池式戽防冲计算与体型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4): -.
|
[16] |
朱元生.
福州新港区港池航道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4): -.
|
[17] |
刘家驹,张镜潮.
淤泥质海岸开敞式港池淤积预报与验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4): -.
|
[18] |
宓涌民,冬俊瑞.
戽式消力池的水力特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1): -.
|
[19] |
余大进,卢祥兴.
柯氏力对钱塘江河口潮汐影响的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1): -.
|
[20] |
友谊港模型试验组.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淤积模型试验初步报告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9,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