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南科院主要参加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1): 119-119.
|
[2] |
王晓明, 吕岁菊, 李春光, 杨程.
黄河大柳树河段河床演变的三维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6): 52-60.
|
[3] |
任方方, 左利钦, 陆永军.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窑监河段年内河床演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3): 45-52.
|
[4] |
罗全胜, 谢龙.
三峡水库175 m方案成库运行后龙门浩河段水流特性变化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1): 98-102.
|
[5] |
毛红梅,刘少华,周海燕.
三峡库区泥沙分布规律初探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5): 67-71.
|
[6] |
陈磊,曹光荣.
三峡船闸完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92-97.
|
[7] |
刘怀湘,徐成伟.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一杨家脑河段冲刷及粗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8] |
刘怀湘,陆永军,左利钦.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9] |
李冰冻,李克锋,李嘉,庄春义.
天然河段港口工程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2): 24-28.
|
[10] |
吴相忠,张庆河,张娜,杨华.
黄骅港海域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3): 13-19.
|
[11] |
陈为博,杨敏.
用VOF方法数值模拟溢流堰流场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4): 42-45.
|
[12] |
刘怀汉,何明宪.
三峡工程135m蓄水运用对长江中游航道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1): 49-52.
|
[13] |
陆长石,蔡守允,佘明富,王建中,汤晓峰,吴素华,谢瑞.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回水变动区涪陵河段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1): geMap1-.
|
[14] |
李国英,沈珠江,赵魁芝.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应力变形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5] |
应强,马进荣.
三峡坝区模型坝前冲刷漏斗形成及成因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4): -.
|
[16] |
窦国仁,万声淦,陆长石.
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4): -.
|
[17] |
张华庆,乐培九.
钦州港港区流场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4, (Z1): -.
|
[18] |
丁道扬.
用数值模拟法探讨三峡坝体深孔体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3): -.
|
[19] |
赵士清,窦国仁.
在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中一维全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2): -.
|
[20] |
李百连.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区泥沙模型施工通航方案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