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池, 李飒.
复杂双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6): 72-79.
doi: 10.12170/20190730001
|
[2] |
刘清君, 张晋勋, 孙天霆, 徐华, 王登婷, 李秦.
岛礁地形抛石护岸稳定性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5): 69-75.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5.009
|
[3] |
杨敏, 李宁, 李宏儒, 李国锋.
锚索应力增量法评价边坡稳定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2): 8-15.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2.002
|
[4] |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国内外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Ⅲ:斜桩和桩-上部结构连接的抗震性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16-28.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03
|
[5] |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国内外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6): 1-8.
|
[6] |
杨立功.
采用拟静力法的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5): 96-102.
|
[7] |
高树飞.
扶壁式坞墙稳定性可靠度分析和分项系数法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2): 17-25.
|
[8] |
岑威钧, 邓同春, 石从浩, 王蒙.
复杂渠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4): 29-34.
|
[9] |
李武,吴青松,陈甦,程泽坤.
桶式基础结构稳定性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5): 42-47.
|
[10] |
陈生水,方绪顺,钱亚俊.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1): -.
|
[11] |
文畅平.
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属性识别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10-16.
|
[12] |
陈爱玖,章青,刘仲秋.
高拱坝抗震理论分析进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4): 67-73.
|
[13] |
谢能刚,孙林松,赵雷,方浩.
拱坝拱圈结构的抗震多目标博弈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36-40.
|
[14] |
杨海霞.
基于遗传算法的拱坝优化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13-17.
|
[15] |
路观平,王晓泉.
连拱坝的振动与抗震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2): 14-20.
|
[16] |
阎诗武,严根华,樊宝康,蒋梁.
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4, (4): -.
|
[17] |
金海生,张书农.
紊动分层流的稳定性及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2): -.
|
[18] |
邹广电.
地基弹性模量、拱圈形式对拱坝坝肩稳定、应力、变形影响的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
[19] |
傅作新,陈和群,裘允执,吴凤池.
响洪甸拱坝的抗震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3): -.
|
[20] |
朱伯芳,宋敬延.
双曲拱坝的最优化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