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翠萍, 李小平, 陈真, 蒙雅雯.
泾河柔远川与合水川流域降水强度趋势变化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4): 122-130.
doi: 10.12170/20200904002
|
[2] |
费大伟, 黄耀英, 丁倩, 夏世法, 包腾飞.
大坝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与孔隙水饱和度关系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3): 25-30.
doi: 10.12170/20200521001
|
[3] |
刘星志, 吴悦, 潘诗婷, 刘小文, 谷明晗.
颗粒级配对非饱和红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5): 103-11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5.015
|
[4] |
詹云霞, 王建华.
南海饱和软土单剪强度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5): 109-114.
|
[5] |
周冬卉, 吴时强, 祝龙, 吕学研.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水力特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4): 37-42.
|
[6] |
王哲学, 王建华, 程星磊.
软黏土不排水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3): 81-87.
|
[7] |
蒋敏敏,蔡正银,曹培.
循环荷载后饱和海相软黏土不排水静力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2): -.
|
[8] |
郑颖人,唐晓松,赵尚毅,李安洪.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涉水岸坡工程中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4): -.
|
[9] |
齐永正,赵维炳.
排水固结加固软基强度增长理论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10] |
韦立德,徐卫亚,邵建富.
饱和非饱和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12-17.
|
[11] |
顾培英,陈迅捷,葛洪.
高性能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3): 241-.
|
[12]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孔隙压力系数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3): -.
|
[13] |
孙斌,魏汝龙.
主应力方向偏转下的软粘土孔隙压力性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4): -.
|
[14] |
马梅英.
初始固结剪应力对饱和砂土动强度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1): -.
|
[15] |
黄建波.
一种测量水的抗拉强度的新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
[16] |
胡玉初.
3FG-2减水缓凝剂的水泥适应性机理的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1): -.
|
[17] |
.
振动水冲法加固软粘土地基的新进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2): -.
|
[18] |
吴绍章,蔡继勋.
混凝土减水缓凝剂3FG-2的研究与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3): -.
|
[19] |
魏汝龙.
软土地基中孔隙压力的现场观测及其规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
[20] |
张诚厚.
饱和软粘土地基的边坡稳定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