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关平, 李登华, 丁勇.
深度学习法检测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 1-8.
doi: 10.12170/20221020002
|
[2] |
贡力, 杜强业, 张秉宗, 王忠慧, 宫雪磊, 梁颖.
基于FOTP-GM(1,1)模型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劣化过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6): 121-128.
doi: 10.12170/20210801002
|
[3] |
江超, 肖传成.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现状深度剖析与对策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6): 97-102.
doi: 10.12170/20210301001
|
[4] |
康春涛, 贡力, 王忠慧, 杨轶群, 王鸿.
利用灰色残差GM(1,1)-Markov模型预测水工混凝土的劣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1): 95-103.
doi: 10.12170/20200228002
|
[5] |
王士军, 谷艳昌, 葛从兵.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体系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4): 63-67.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4.009
|
[6] |
吴云星, 谷艳昌, 王士军, 庞琼, 严吉皞.
基于信息熵-变权模糊模型的土石坝震损评估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4): 38-45.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4.006
|
[7] |
高树飞, 冯云芬, 贡金鑫.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模型的高桩码头地震位移需求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5): 30-4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5.005
|
[8] |
戴波, 何启.
大坝变形监测统计模型与混沌优化ELM组合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6): 9-15.
|
[9] |
王雪红.
优化BP神经网络的位移预测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2): 38-42.
|
[10] |
李子阳, 马福恒, 华伟南.
多源信息融合诊断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合理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41-46.
|
[11] |
王英禄,马福恒,刘成栋.
信息智能融合技术在曹娥江大闸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12] |
张亦飞,王恕.
航道网综合评价的多指标灰色关联决策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24-28.
|
[13] |
马福恒,谢晓华,王士军.
黑龙滩水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4): 67-70.
|
[14] |
张建宁,张启岳.
NDCY—1型电测水平位移计的研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2): 63-66.
|
[15] |
朱承荫.
DSMS-80Ⅱ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4): 73-75.
|
[16] |
丁家平.
火电厂贮灰场地下水环境预报数学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4): -.
|
[17] |
范建成,邢小宁,王仁钟.
大坝安全监测主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4): -.
|
[18] |
王仁钟.
我国水利大坝的安全监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
[19] |
陈泰春.
葛洲坝1号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0, (1): -.
|
[20] |
吴正文,朱大铮.
用微机实现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