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一梅, 范丽婵, 李鑫.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丁坝坝头冲刷坑变化趋势预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6): 125-131.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6.014
|
[2] |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2): 97-103.
|
[3] |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7-16.
|
[4] |
李文正, 万远扬.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强度与潮汐动力相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5): 29-33.
|
[5] |
倪志辉, 王明会, 张绪进.
潮流作用下复合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45-51.
|
[6] |
赵德招, 刘杰, 程海峰, 王珍珍.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26-32.
|
[7] |
贾晓, 胡志锋, 吴华林, 周发林, 唐晓峰.
长江口河段柔性护滩结构周边河床冲刷形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52-57.
|
[8] |
窦希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9] |
陈志昌,罗小峰.
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汊口河床形态特征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1-5.
|
[10] |
乐嘉钻,陈志昌,阮伟.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选择及其治理原则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1-8.
|
[11] |
陈志昌,乐嘉钻.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1-7.
|
[12] |
马进荣,陈志昌.
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2, (1): 35-39.
|
[13] |
严以新,高进,诸裕良,茅丽华,郑金海.
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3): 8-12.
|
[14] |
李褆来,窦希萍,黄晋鹏.
长江口边界拟合坐标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1-6.
|
[15] |
季永兴,何刚强,卢永金.
长江口典型丁坝坝头冲深计算模式选择与验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4): 43-47.
|
[16] |
应强,韩信,经绯.
丁坝冲刷长度的简捷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1): 72-76.
|
[17] |
曹民雄,应强,孔祥柏.
崖门口航道挖槽水力学概化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8] |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
[19] |
赵士清.
长江口三维潮流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1): -.
|
[20] |
黄胜,陈志昌,马林卿.
长江口航道整治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