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远扬, 吴华林.
径流量变化对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带影响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5): 1-7.
doi: 10.12170/20210422001
|
[2] |
赵德招, 万远扬.
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82-9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11
|
[3] |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2): 97-103.
|
[4] |
钱明霞, 路川藤, 罗小峰, 朱思雨.
长江口北槽潮波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5): 54-60.
|
[5] |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7-16.
|
[6] |
李文正, 万远扬.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强度与潮汐动力相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5): 29-33.
|
[7] |
赵德招, 刘杰, 程海峰, 王珍珍.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26-32.
|
[8] |
王高旭,李褆来,陈敏建.
长江口生态流量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3): -.
|
[9] |
刘杰,纪为刚,王元叶,程海峰,赵德招.
长江口北槽表层悬沙粒径变化及其对OBS标定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3): -.
|
[10] |
张幸农.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4): -.
|
[11] |
窦希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12] |
王顺中,李浩麟.
瓯江口航道治理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4): 28-33.
|
[13] |
陈志昌,乐嘉钻.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1-7.
|
[14] |
陈志昌,罗小峰.
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汊口河床形态特征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1-5.
|
[15] |
陈鸣,李士鸿,孔庆芬.
卫星遥感长江口水域水深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2): 61-64.
|
[16] |
严以新,高进,诸裕良,茅丽华,郑金海.
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3): 8-12.
|
[17] |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
[18] |
赵士清.
长江口三维潮流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1): -.
|
[19] |
黄胜,陈志昌,马林卿.
长江口航道整治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
[20] |
杨志龙.
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科研技术组第二次会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