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硕昌, 刘德仁, 王旭, 安政山, 张转军, 金芯.
重塑非饱和黄土浸水入渗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1): 1-9.
doi: 10.12170/20210903001
|
[2] |
刘杨, 胡斌, 盛建龙, 李京, 崔凯.
含缓倾软弱夹层矿山高边坡降雨渗流特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5): 67-75.
doi: 10.12170/20201101001
|
[3] |
雷文凯, 董宏源, 陈攀, 吕海波, 梅国雄.
考虑倾角的土质边坡Green-Ampt改进入渗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6): 101-107.
doi: 10.12170/20191027002
|
[4] |
林国财, 谢兴华, 阮怀宁, 朱珍德, 卢斌, 徐晨城, 路晓刚.
降雨入渗边坡非饱和渗流过程及稳定性变化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3): 95-10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3.012
|
[5] |
李国庆, 马海春, 崔可锐, 钱家忠.
土钉支护边坡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4): 54-6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4.008
|
[6] |
张信贵, 许胜才, 易念平.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饱和-非饱和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3): 10-19.
|
[7] |
孔郁斐, 周梦佳, 宋二祥, 杨军, 张龙英, 施洪刚, 刘剑.
利用PLAXIS软件计算考虑降雨的边坡稳定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3): 70-76.
|
[8] |
邢小弟, 张磊, 谈叶飞, 邱城春, 谢兴华.
降雨入渗过程中土质边坡稳定性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3): 98-103.
|
[9] |
张磊,郭海庆,谢兴华,谈叶飞,邢小弟.
人工降雨入渗边坡破坏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21-27.
|
[10] |
董建军,邵龙潭,刘永禄.
基于图像测量的非饱和土p-s平面屈服轨迹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3): 6-11.
|
[11] |
孙元元.
非恒定降雨入渗下砂土和壤土非饱和性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1): 61-64.
|
[12] |
王国利,陈生水,徐光明.
干湿循环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6-10.
|
[13] |
沈珠江,米占宽.
膨胀土渠道边坡降雨入渗和变形耦合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3): 7-11.
|
[14] |
沈珠江.
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4): 1-6.
|
[15]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孔隙压力系数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3): -.
|
[16] |
杨代泉,沈珠江.
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4): -.
|
[17] |
郭家禄,施萍.
非饱和粘性土的动力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3): -.
|
[18] |
吴良骥.
非饱和区对地下水埋藏很深井孔入渗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3): -.
|
[19] |
吴良骥,G·L·Bloomaburg.
饱和—非饱和区中渗流问题的数值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2): -.
|
[20] |
张诚厚.
饱和软粘土地基的边坡稳定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0,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