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硕昌, 刘德仁, 王旭, 安政山, 张转军, 金芯.
重塑非饱和黄土浸水入渗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1): 140-148.
doi: 10.12170/20210903001
|
[2] |
王艳芳, 刘传新, 梁波, 徐永福, 孙大伟.
土壤稳定剂-聚丙烯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6): 86-94.
doi: 10.12170/20220221001
|
[3] |
雷文凯, 董宏源, 陈攀, 吕海波, 梅国雄.
考虑倾角的土质边坡Green-Ampt改进入渗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6): 101-107.
doi: 10.12170/20191027002
|
[4] |
李进前, 王起才, 张戎令, 梁柯鑫, 李航辉, 刘爱仓.
膨胀土膨胀变形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1): 60-66.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1.008
|
[5] |
林国财, 谢兴华, 阮怀宁, 朱珍德, 卢斌, 徐晨城, 路晓刚.
降雨入渗边坡非饱和渗流过程及稳定性变化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3): 95-10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3.012
|
[6] |
李国庆, 马海春, 崔可锐, 钱家忠.
土钉支护边坡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4): 54-6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4.008
|
[7] |
宋迎俊, 许雷, 鲁洋, 钱智宇, 张雨灼, 李剑萍.
基于正交设计的膨胀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51-58.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07
|
[8] |
张信贵, 许胜才, 易念平.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饱和-非饱和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3): 10-19.
|
[9] |
吴珺华, 杨松.
干湿循环下膨胀土裂隙发育与导电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1): 58-62.
|
[10] |
邢小弟, 张磊, 谈叶飞, 邱城春, 谢兴华.
降雨入渗过程中土质边坡稳定性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3): 98-103.
|
[11] |
张磊,郭海庆,谢兴华,谈叶飞,邢小弟.
人工降雨入渗边坡破坏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21-27.
|
[12] |
章为民,王年香,顾行文,王芳.
膨胀土的膨胀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1): -.
|
[13] |
顾培,高长胜,杨守华,赵维炳.
加筋土挡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2): -.
|
[14] |
文畅平.
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属性识别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10-16.
|
[15] |
肖浩波,郑东健.
基于实测资料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突变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67-69.
|
[16] |
李守德,王保田,张福海,张文慧.
降雨入渗与蒸发过程中非饱和土边坡土体吸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3): 31-36.
|
[17] |
沈珠江,米占宽.
膨胀土渠道边坡降雨入渗和变形耦合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3): 7-11.
|
[18] |
徐光明,章为民,张金凯.
土工膜防渗层稳定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和极限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1): 32-40.
|
[19] |
徐光明,章为民,蔡飞,赖忠中.
岸坡稳定的离心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4): -.
|
[20] |
徐正栋,朱大铮,梁小山.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