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芬, 谭亚, 刘士诚.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江阴以下河段风暴潮增水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1): 43-52.
doi: 10.12170/20220228002
|
[2] |
代炳珂, 路川藤, 韩玉芳, 李瑞杰, 罗小峰.
1958年以来长江口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2): 27-37.
doi: 10.12170/20210105003
|
[3] |
万远扬, 吴华林.
径流量变化对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带影响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5): 1-7.
doi: 10.12170/20210422001
|
[4] |
周才扬, 殷成团, 章卫胜, 熊梦婕, 张金善.
长江口登陆台风增水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1): 70-77.
doi: 10.12170/20200525002
|
[5] |
白一冰, 石景元, 路川藤, 张功瑾, 丁伟.
“烟花”台风影响下长江南通以下河段的增水分布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6): 25-33.
doi: 10.12170/20210930003
|
[6] |
李寿千, 朱明成, 朱昊, 杭丹, 陆永军.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枢纽布置方法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4): 96-102.
doi: 10.12170/20190618001
|
[7] |
钱明霞, 路川藤, 孙高霞, 丁伟, 朱方剑.
地形变异条件下长江口南港河段水动力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1): 51-58.
doi: 10.12170/20181223001
|
[8] |
张幸农, 夏云峰, 曹民雄.
感潮河段航道整治设计理论与方法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6): 86-95.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6.010
|
[9] |
章卫胜, 周钧, 王金华, 张金善.
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特征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2): 1-9.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2.001
|
[10] |
丁磊, 陈黎明, 高祥宇, 缴健, 胡静.
长江口水源地取水口盐度对径潮动力的响应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5): 14-23.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5.003
|
[11] |
钱明霞, 路川藤, 罗小峰, 朱思雨.
长江口北槽潮波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5): 54-60.
|
[12] |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7-16.
|
[13] |
王仙美, 翟剑峰, 东培华, 范飞.
基于台风参数模型的江苏海域风暴增减水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2): 61-66.
|
[14] |
熊伟, 朱志夏, 董佳, 齐庆辉.
湍黏系数对浅滩海域三维风暴潮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45-51.
|
[15] |
高江林, 陈云翔.
基于渗流与应力耦合的防渗墙与坝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58-63.
|
[16] |
张金善.
风暴潮对港口水陆域及航道安全影响研究——获2011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5): 88-.
|
[17] |
王淑英,黄国如,周维.
考虑水位分级和退水段独立的感潮河段双向波水位演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18] |
窦希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19] |
杨令强,武甲庆,秦冰.
水闸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底板的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1): 53-56.
|
[20] |
莫思平,李越,卢素兰.
广州水道咸潮影响因素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4): 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