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双, 程龙, 李洁, 罗红雨.
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下长江下游干流河道演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4): 1-11.
doi: 10.12170/20221130002
|
[2] |
张幸农, 应强, 假冬冬, 陈长英.
长江下游侧滑型窝崩成因及其力学机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2): 9-15.
doi: 10.12170/20220421001
|
[3] |
谢亿秦, 孔庄, 廖鹏, 岳巧红.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3): 68-74.
doi: 10.12170/20190610003
|
[4] |
马驰, 左利钦, 陆彦, 陆永军.
长江下游航道承载力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1): 85-93.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1.011
|
[5] |
蔡喆伟, 夏云峰, 徐华, 闫杰超.
深水航道整治中新型结构淹没丁坝水流力特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8, (3): 16-23.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8.03.003
|
[6] |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2): 97-103.
|
[7] |
陈冬, 陈一梅, 黄召彪.
长江下游黑沙洲南水道演变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2): 84-90.
|
[8] |
刘涛.
长江下游张南上浅区航道整治效果评价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2): 91-98.
|
[9] |
李文正, 万远扬.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强度与潮汐动力相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5): 29-33.
|
[10] |
赵德招, 刘杰, 程海峰, 王珍珍.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2): 26-32.
|
[11] |
杜德军;夏云峰;吴道文;闻云呈;徐华;张世钊.
通州沙和白茆沙12.5m深水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5): 1-9.
|
[12] |
夏云峰,闻云呈,张世钊,徐华.
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深水航道航行基面及理论基面初步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1): 13-18.
|
[13] |
伍文俊,李青云,李国斌,许慧.
长江仪征水道航道条件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75-81.
|
[14] |
马爱兴,曹民雄,王秀红,蔡国正.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带损毁机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15] |
张幸农,张思和,陈长英,黄晋鹏.
长江下游拦江矶碍航特征及整治措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1): -.
|
[16] |
陈长英,张幸农,赵凯.
长江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成因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1): -.
|
[17] |
陈长英,张幸农.
长江下游扬中河段三益桥浅滩成因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4): -.
|
[18] |
乐嘉钻,陈志昌,阮伟.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选择及其治理原则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1-8.
|
[19] |
陈志昌,乐嘉钻.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1-7.
|
[20] |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