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向前, 刘决丁, 葛菲, 汤雷, 韩浩田.
某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2): 129-137.
doi: 10.12170/20211115001
|
[2] |
齐翠阁, 邱莉婷, 马福恒, 张湛, 李子阳.
大坝混凝土非连续变形的并发多尺度区域分解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3, (2): 121-128.
doi: 10.12170/20220826001
|
[3] |
赵成先, 孙红尧, 罗建华, 李红鑫, 潘旭勇, 裴成元.
寒冷环境下国内大坝混凝土的保温抗冰技术现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1): 78-85.
doi: 10.12170/20200106003
|
[4] |
费大伟, 黄耀英, 丁倩, 夏世法, 包腾飞.
大坝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与孔隙水饱和度关系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3): 25-30.
doi: 10.12170/20200521001
|
[5] |
范成文, 白银, 李平.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基封堵材料早期性能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2): 30-35.
doi: 10.12170/20190321001
|
[6] |
胡少伟, 娄本星, 尹阳阳, 叶宇霄.
蒸养混凝土早期断裂性能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 (4): 88-95.
doi: 10.12170/20191226004
|
[7] |
刘攀.
预吸水多孔钢渣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2): 79-83.
|
[8] |
赵联桢, 杨平, 刘成.
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35-40.
|
[9] |
黄耀英,郑宏,周宜红.
基于实测应变反演大坝混凝土实际徐变度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44-50.
|
[10] |
李光伟,邓长军.
藏木水电站大坝掺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6): 16-20.
|
[11] |
白润波,曹平周,曹茂森.
大型钢闸门轨道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问题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1): -.
|
[12] |
钱文勋,张燕迟,蔡跃波,丁建彤.
考虑内部温度历史的大坝混凝土强度发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4): -.
|
[13] |
何军拥,田承宇.
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大朝山水电站大坝的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1): 53-56.
|
[14] |
钱文勋,蔡跃波.
复合型粉煤灰早期活性激发剂的研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2): 39-44.
|
[15] |
张子明,郑国芳,宋智通.
基于等效时间的早期混凝土温度裂缝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1): 41-44.
|
[16] |
虞邦义,武锋,马浩,蔡华.
新型流速传感器及其流速数据采集系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2): 71-73.
|
[17] |
徐正栋,吴正文.
弦式传感器的多点巡回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4): -.
|
[18] |
范建成,严履.
露体热电偶测温传感器及多点检测装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4): -.
|
[19] |
张兆昌.
YCW—A型微型脉动压力传感器通过鉴定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1): -.
|
[20] |
焦文生.
YCW—A型微型脉动压力传感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