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露, 王士军, 谷艳昌, 庞琼, 吴云星.
土石坝渗压水位极值预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4): 29-35.
doi: 10.12170/20200824002
|
[2] |
李茜希, 韩昌海, 李艳富, 杨宇.
河床取料对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47-53.
|
[3] |
许足怀, 陈长英, 张幸农, 葛 瑶.
三峡水库蓄水后湘江长沙段低水位变化规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5): 81-86.
|
[4] |
李艳富, 韩昌海, 杨 宇.
河床下切对闸坝泄洪消能的破坏及对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58-64.
|
[5] |
庞雪松, 杜敬民, 假冬冬, 张幸农, 曹民雄.
西江长洲枢纽下游近坝段水位下降特征及调控措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3): 42-48.
|
[6] |
曹民雄, 吴彬, 罗春, 蔡国正.
赣江石虎塘枢纽坝下水位下降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15-21.
|
[7] |
王淑英,黄国如,周维.
考虑水位分级和退水段独立的感潮河段双向波水位演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8] |
范子武,姜树海.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风险评估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3): -.
|
[9] |
高亚军,李国斌,陆永军.
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宜昌站水位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10] |
黄永葛.
水口枢纽坝下水位下跌治理方案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3): 51-56.
|
[11] |
孙昭华,李义天,李明,葛华.
长江中游宜昌~沙市段河床冲淤与枯水位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4): 14-20.
|
[12] |
唐晓松,郑颖人.
水位下降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1): 1-6.
|
[13] |
贾良文,陆永军,莫思平.
大量采沙对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河道低水位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3): 1-8.
|
[14] |
袁永生,朱庆平,赵学民,印凡成.
黄河下游水位过程预报中的非线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2, (4): 44-48.
|
[15] |
罗春,杨进生,吴彬.
赣江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2, (4): 54-56.
|
[16] |
金菊良,杨晓华,金保明,丁晶.
具有周期变化和下降趋势的地下水位的预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53-57.
|
[17] |
卢金友.
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4, (Z1): -.
|
[18] |
刘洁,毛昶熙,沙金煊.
摄动方法求解水库水位下降时土坝中浸润线的位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1): -.
|
[19] |
贡炳生.
黄河北干流通航设计水位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3): -.
|
[20] |
徐基丰.
数字编码探测式水位仪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