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亮, 唐彤芝, 白兰兰, 洪雷, 周久阳.
就地固化技术处理浅层软土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2): 109-116.
doi: 10.12170/20200618003
|
[2] |
代炳珂, 路川藤, 韩玉芳, 李瑞杰, 罗小峰.
1958年以来长江口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2): 27-37.
doi: 10.12170/20210105003
|
[3] |
马斌, 郭乙良.
水工闸门振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 (2): 55-64.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2.008
|
[4] |
唐东跃, 张沈阳, 何文亮.
浙江沿海及长江口同步潮位数据比较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100-106.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13
|
[5] |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2): 97-103.
|
[6] |
刘怀汉, 曾晖, 周俊安, 吕永祥, 初秀民.
内河航道助航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82-87.
|
[7] |
赵德超, 杨奕健.
长江上海段疏浚土有益利用的框架性建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1): 82-88.
|
[8] |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7-16.
|
[9] |
李文正, 万远扬.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强度与潮汐动力相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5): 29-33.
|
[10] |
吴华林, 赵德招, 程海峰.
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8-14.
|
[11] |
杜德军;夏云峰;吴道文;闻云呈;徐华;张世钊.
通州沙和白茆沙12.5m深水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5): 1-9.
|
[12] |
夏云峰,闻云呈,张世钊,徐华.
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深水航道航行基面及理论基面初步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1): 13-18.
|
[13] |
陈诚,贾宁一,蔡守允.
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14] |
张俊勇,陈立,吴华林,许文盛.
长江口全沙物模研究基础及展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15] |
窦希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2): -.
|
[16] |
陈志昌,罗小峰.
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汊口河床形态特征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4): 1-5.
|
[17] |
乐嘉钻,陈志昌,阮伟.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选择及其治理原则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2): 1-8.
|
[18] |
陈志昌,乐嘉钻.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1): 1-7.
|
[19] |
陈志昌,顾佩玉,朱元生,赵晓东.
长江口深水航道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3): -.
|
[20] |
黄胜,陈志昌,马林卿.
长江口航道整治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