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洪思远, 王建中, 范红霞, 朱立俊.
长江下游新生洲洲头分流段演变特征及洲头守护措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2): 91-99.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2.012
|
[2] |
李茜希, 韩昌海, 李艳富, 杨宇.
河床取料对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 (6): 47-53.
|
[3] |
李艳富, 韩昌海, 杨 宇.
河床下切对闸坝泄洪消能的破坏及对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58-64.
|
[4] |
戴文鸿, 吴书鑫, 张云, 唐洪武.
八卦洲汊道改善分流比工程措施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6): 1-7.
|
[5] |
曹民雄, 吴彬, 罗春, 蔡国正.
赣江石虎塘枢纽坝下水位下降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 15-21.
|
[6] |
吴信.
西江航运干线桂平二线船闸设计关键技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108-114.
|
[7] |
张珊,吴澎.
长洲水利枢纽3-4号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1-5.
|
[8] |
周作茂.
长沙综合枢纽下游远期设计通航低水位论证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4): 87-91.
|
[9] |
张幸农,张思和,陈长英,黄晋鹏.
长江下游拦江矶碍航特征及整治措施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1): -.
|
[10] |
肖洋,宋成成,李开杰,张预定,唐洪武.
赣江外洲站近50年水沙变化规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11] |
孙昭华,李义天,李明,葛华.
长江中游宜昌~沙市段河床冲淤与枯水位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4): 14-20.
|
[12] |
黄永葛.
水口枢纽坝下水位下跌治理方案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3): 51-56.
|
[13] |
唐晓松,郑颖人.
水位下降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1): 1-6.
|
[14] |
贾良文,陆永军,莫思平.
大量采沙对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河道低水位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3): 1-8.
|
[15] |
刘焕芳,张敏,李雪芹,吴宇峰.
蘑菇湖水库泄水涵洞下游消能措施的改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3): 63-66.
|
[16] |
金菊良,杨晓华,金保明,丁晶.
具有周期变化和下降趋势的地下水位的预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53-57.
|
[17] |
卢金友.
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4, (Z1): -.
|
[18] |
刘洁,毛昶熙,沙金煊.
摄动方法求解水库水位下降时土坝中浸润线的位置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1): -.
|
[19] |
唐存本,张思和.
西江龙圩水道整治试验分析研究(二)——河工模型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8, (4): -.
|
[20] |
唐存本,张思如.
西江龙圩水道航道整治试验分析研究(一)——龙圩水道河性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7,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