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伟健, 廖晨聪, 刘世奥, 叶冠林.
模拟履带-软黏土相互作用的环形触探仪研发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5): 61-68.
doi: 10.12170/20210728006
|
[2] |
倪云林, 章哲文, 唐志波, 王晋宝, 李德堂.
波浪在沙质海床上传播波长变化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3): 51-55.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3.007
|
[3] |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国内外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Ⅱ:桩-土相互作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1): 57-72.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1.009
|
[4] |
付长静, 李国英, 赵天龙.
孤立波作用下海底管道允许悬跨长度简化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4): 83-88.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4.012
|
[5] |
刘芸芸, 贡金鑫.
无波浪力重力式码头稳定性可靠指标的简化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6): 36-46.
|
[6] |
李颖,贡金鑫.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码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2): -.
|
[7] |
张金善,孔俊,章卫胜,滕玲.
长江河口动力与风暴潮相互作用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4): -.
|
[8] |
杨令强,武甲庆,秦冰.
水闸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底板的设计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1): 53-56.
|
[9] |
王年香.
被动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3): 69-76.
|
[10] |
周益人.
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8, (4): -.
|
[11] |
陈永战,魏汝龙.
桩基码头岸坡与桩基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3): -.
|
[12] |
杨正己,左其华,苏伟东.
作用于群桩上的波浪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2, (3): -.
|
[13] |
马光耀,高明.
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水闸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1, (3): -.
|
[14] |
鲍曙东,刘家驹.
波浪作用下粗颗粒泥沙的运动规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6, (3): -.
|
[15] |
高明,靳道斌,沈任工,马梅英.
大型钢管桩水平静动载荷现场试验及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4, (1): -.
|
[16] |
潘宝雄.
波浪作用下护面块体稳定重量的探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3, (4): -.
|
[17] |
傅作新.
结构与水体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2, (2): -.
|
[18] |
王良琛.
重力坝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2): -.
|
[19] |
傅作新.
结构和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2): -.
|
[20] |
杨正已,贺辉华,潘少华.
波浪作用下抛石堤的稳定性及消浪特性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1,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