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红春, 冀鸿兰, 牟献友, 郜国明, 张宝森.
冰波运动特性及盖移质输冰能力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2): 75-84.
doi: 10.12170/20210315001
|
[2] |
张利国, 程金香, 骆文广, 田荣洁.
山区河流河床形态对推移质输沙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 (6): 60-67.
doi: 10.12170/20201208003
|
[3] |
刘红, 顾勇, 马兴华, 金鏐.
连云港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3): 33-40.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3.005
|
[4] |
童朝锋, 王波, 鲁盛, 孟艳秋.
海南岛西南岸沿岸输沙特性及防波堤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1): 9-16.
|
[5] |
陈艳梅, 牟献友, 成兰艳, 李春江.
环翼式桥墩挡板形状对垂向水力特性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1): 33-39.
|
[6] |
俞亮亮, 陈可锋, 陆培东, 张俊彪.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辐射沙脊风暴潮增水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52-57.
|
[7] |
楚万强.
长江重庆河段卵砾石推移质无量纲输沙率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2): 100-104.
|
[8] |
杨云平,李义天,王冬,韩剑桥.
长江口悬沙有效沉速时空变化规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5): 24-29.
|
[9] |
张翔,邱秀云,李琳,赵涛,罗菲.
垂向异重流式分离鳃在静水中的集成试验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2): -.
|
[10] |
孙林云,吴炳良,郭天润.
波流共同作用下细沙粉沙质海岸复合沿岸输沙率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4): -.
|
[11] |
王党伟,杨国录,王敏,赵远峰.
含侧向入流一维不平衡输沙方程解法的改进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12] |
马进荣,罗肇森,张晓艳.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58-62.
|
[13] |
夏华永,廖世智,肖志建.
基于床面层能量平衡关系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式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4): 1-9.
|
[14] |
罗肇森.
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输移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3): 1-6.
|
[15] |
于东生,田淳,严以新.
长江口悬沙含量垂向分布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1): 35-40.
|
[16] |
雷亚平,杨清书,贾良文,彭钜新.
从河床演变看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和河床采沙效应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3, (3): 13-17.
|
[17] |
黄才安,奚斌.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统一形式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0, (2): 72-78.
|
[18] |
罗健,龚静怡,张行南.
九龙江口及厦门湾悬沙分布和输移沉积的多时相遥感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9, (4): 369-377.
|
[19] |
李元亚,黄胜.
悬移物质紊动扩散模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9, (2): -.
|
[20] |
尤玉明.
卫星数据表达的悬沙回归模式及其应用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85,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