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乃鑫, 陈灯红, 彭刚, 肖杰, 徐童淋.
循环荷载后围压水对混凝土力学特性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4): 89-96.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4.013
|
[2] |
李谊纯, 刘金贵.
灌河口水域水文泥沙与环境生态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 (6): 116-128.
|
[3] |
范红霞, 王建中, 朱立俊.
梅山水道避风锚地潮流泥沙数值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6): 9-15.
|
[4] |
曲红玲, 尤薇, 马洪亮.
洋口港区烂沙洋北水道航道开挖可行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 (1): 70-77.
|
[5] |
何杰,辛文杰,贾雨少.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域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2): 84-90.
|
[6] |
张绪进,何进朝,母德伟.
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对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影响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0, (1): -.
|
[7] |
唐建华,梁斌,李若华.
强潮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分析——以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为例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8] |
申霞,洪大林,谢瑞,姬昌辉.
新沭河河口三洋港建闸的必要性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 (2): -.
|
[9] |
马进荣,罗肇森,张晓艳.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2): 58-62.
|
[10] |
王惠民,王艳红.
潮汐水域油污染计算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6, (1): 1-7.
|
[11] |
刘家驹.
粉沙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淤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1): 6-11.
|
[12] |
张蔚.
平原河网的水动力学及泥沙模型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4): 70-74.
|
[13] |
张金善,刘卫平,戴贤凯.
外高桥顺岸桩基码头泥沙回淤及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 (3): 53-57.
|
[14] |
沈莹.
金山咀港区各规划方案的港内泥沙淤积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7, (1): -.
|
[15] |
林健,窦国仁,马麟卿.
潮汐河口挖入式港池淤积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2): -.
|
[16] |
徐尚壁.
压水试验求测渗透系数的射渗理论与方法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6, (1): -.
|
[17] |
窦国仁,万声淦,陆长石.
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的试验研究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5, (4): -.
|
[18] |
刘家驹,张镜潮.
淤泥质海岸航道、港池淤积计算方法及其推广应用——兼论连云港建西大堤后的泥沙问题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4): -.
|
[19] |
刘家驹,张镜潮,徐啸,沈莹,李大山.
厦门港西港区整体模型试验及现场泥沙淤积分析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93, (1): -.
|
[20] |
友谊港模型试验组.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淤积模型试验初步报告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9,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