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期
1999, (1).
摘要:
渔洞水库大坝在云南省已建重力坝中坝高为第二位,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该大坝在70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性状、动力稳定性及其可能的破损部分,为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结果也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渔洞水库大坝在云南省已建重力坝中坝高为第二位,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该大坝在70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性状、动力稳定性及其可能的破损部分,为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结果也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1999, (1): 12-22.
摘要:
本文分析了作用于闸门结构的水动力荷载特性,指出了闸门振动的类型和性质,强调了特殊水动力荷载包括空穴水流对闸门振动的危害;阐述了改善水流边界条件,增加适当附加措施等减免水动力荷载的途径;讨论了结构动态优化方法对避开水流高能区,抑制结构振动的效果。最后还探讨了弧门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
本文分析了作用于闸门结构的水动力荷载特性,指出了闸门振动的类型和性质,强调了特殊水动力荷载包括空穴水流对闸门振动的危害;阐述了改善水流边界条件,增加适当附加措施等减免水动力荷载的途径;讨论了结构动态优化方法对避开水流高能区,抑制结构振动的效果。最后还探讨了弧门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
1999, (1): 32-40.
摘要:
本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均质坝上游土工膜防渗层的稳定性状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土工膜类型、上游坡比和压实粘土层的厚度三种因素对这类土工膜防渗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土工膜防渗层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用它求得的安全系数真实反映了土工膜防渗层模型的安全性。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和建立的稳定分析公式为用压实土层代替碎石垫层铺设土工膜防渗层提供了先例和设计计算方法,可大大节省工程费用。
本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均质坝上游土工膜防渗层的稳定性状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土工膜类型、上游坡比和压实粘土层的厚度三种因素对这类土工膜防渗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土工膜防渗层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用它求得的安全系数真实反映了土工膜防渗层模型的安全性。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和建立的稳定分析公式为用压实土层代替碎石垫层铺设土工膜防渗层提供了先例和设计计算方法,可大大节省工程费用。
1999, (1): 41-49.
摘要:
通过对长江口河势分析,指出了长江口目前正处于优良河势,阐述了徐六泾北岸岸线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提出的围垦新通海沙整治方案进行了物模试验,并对分期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长江口河势分析,指出了长江口目前正处于优良河势,阐述了徐六泾北岸岸线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提出的围垦新通海沙整治方案进行了物模试验,并对分期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1999, (1): 57-64.
摘要:
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路基采用7.0cm砂井排水堆载预压加固处理,测试资料分析表明加固效果显著。土体固结度达到80%时所需的预压时间约为原设计时间的1/3倍;合理加密砂井间距对孔压消散,加快土体固结是十分有利的;排水砂井除排水作用外,还起到竖向加筋抗滑作用。但施打砂井后,土体扰动引起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是非常可观的,工程学术界和广大现场施工人员应予以重视。
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路基采用7.0cm砂井排水堆载预压加固处理,测试资料分析表明加固效果显著。土体固结度达到80%时所需的预压时间约为原设计时间的1/3倍;合理加密砂井间距对孔压消散,加快土体固结是十分有利的;排水砂井除排水作用外,还起到竖向加筋抗滑作用。但施打砂井后,土体扰动引起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是非常可观的,工程学术界和广大现场施工人员应予以重视。
1999, (1): 65-71.
摘要: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1999, (1): 72-76.
摘要:
本文根据丁坝作用后水槽中水流情况,采用动量方程结合试验资料,导出了丁坝下游主槽平均流速沿程变化的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丁坝作用下河床冲刷段长度的计算公式。
本文根据丁坝作用后水槽中水流情况,采用动量方程结合试验资料,导出了丁坝下游主槽平均流速沿程变化的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丁坝作用下河床冲刷段长度的计算公式。
1999, (1): 77-83.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水库大坝安全评判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回顾了此种评判在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判别标准,并给出了实例。该方法在国内外是首次提出,其原则和方向具有开拓意义。
本文阐述了水库大坝安全评判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回顾了此种评判在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标准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判别标准,并给出了实例。该方法在国内外是首次提出,其原则和方向具有开拓意义。
1999, (1): 91-95.
摘要:
本文描述以单晶硅压力传感器作水位变送器,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挡潮水闸多功能守潮仪的硬件和软件,归纳出守潮仪应有的七项功能,指出传感器选择、硬件及软件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本文描述以单晶硅压力传感器作水位变送器,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挡潮水闸多功能守潮仪的硬件和软件,归纳出守潮仪应有的七项功能,指出传感器选择、硬件及软件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1999, (1).
摘要:
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成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
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成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
1999, (1).
摘要:
本文根据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了半无限土坡在坡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q作用下,半无限土坡将经历弹性—弹塑性的变化过程。当q小于临塑荷载qp时,土坡处于弹性状态;当q=qp时,土坡处于临塑状态,从临塑角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随着q的继续增大,塑性区不断扩大,土坡处于弹塑性状态;当q等于极限荷载时,土坡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坡内应力可分为三个区。文中还给出了半无限土坡临塑角及临塑和极限荷载系数的计算图表。
本文根据Mohr-Coulomb屈服准则推导了半无限土坡在坡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q作用下,半无限土坡将经历弹性—弹塑性的变化过程。当q小于临塑荷载qp时,土坡处于弹性状态;当q=qp时,土坡处于临塑状态,从临塑角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随着q的继续增大,塑性区不断扩大,土坡处于弹塑性状态;当q等于极限荷载时,土坡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坡内应力可分为三个区。文中还给出了半无限土坡临塑角及临塑和极限荷载系数的计算图表。
1999, (1).
摘要: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水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其对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运用阶段,涪陵河段处于回水变动区,该河段较之重庆河段,受水库壅水影响早,水位抬升高,泥沙淤积对航运设施的影响早。通过全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冲淤规律,及其对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影响。
1999, (1).
摘要:
运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对64扇典型弧形闸门门形主框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这种门型的主横梁与支臂单位刚度比合理取值范围是2~12,并对取值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运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对64扇典型弧形闸门门形主框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这种门型的主横梁与支臂单位刚度比合理取值范围是2~12,并对取值影响因素作了分析。